布兰奇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热点新闻、商旅生涯、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4-22 13:41:15
熬下去就有希望。
撰文丨魏薇 钟黛
4月的福州,乍暖还寒,余秋深夜十点抵达小区,在车上待了15分钟才回家。
听听音乐,放空一会,这是他排解压力的一种方式。余秋有两个女儿,一个读小学二年级,一个念三年级,正是天真无邪的年纪,他不想把负面情绪传给孩子。
余秋年近四十,开了一家汽车养护店,这段时间,受当地疫情影响,生意冷清。作为老板,余秋本可以早早收工回家,但他还是每晚在店铺待到九点多。
“店里事情不多,可以早点回去。但压力太大,即使事倍功半,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我还是想多待一会,多守一会。”余秋无奈地说道。
为了精心照顾两个小孩的生活起居,妻子成了全职太太,余秋的汽车养护店则成为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他算了一笔账,房贷去年底刚还完,每个月车贷、生活费、兴趣班费用加在一起超过1万元。
更让余秋忧愁的是,店铺入不敷出。“最惨的一天,店里只来了两辆车。”
1
开源
余秋是福建人,在开汽车养护店之前,他和妻子是做珠宝玉石生意的。
隔行如隔山,余秋转行做汽车保养,起初,妻子并不支持。
一家汽车养护店的加盟费、房租水电、装修费用等粗算下来至少需要上百万,这笔不菲的投入对于有两个孩子要养活的家庭来说风险太大;另外,找场地、装修、招工等前期工作太繁忙,余秋没法陪同孩子成长。
为了说服妻子,余秋算了一笔账:店里每天平均只需要有20台车来保养维修,开支就能平衡,乐观预计,三年时间就能回本。“有的豪华车,仅做一次大保养加底盘件维修,就能抵得上全天开支。”
其实没有十足的信心,余秋也不敢冒然尝试,去年10月,福州已恢复正常运转,疫情的影响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余秋坚信,随着私家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养护店前景广阔。
“当时,我基本上每天都沉浸在研究养车这件事的可能性上。”余秋回忆起那段痴迷的时光,还是很兴奋。
也正是那时,他关注的一个汽车养护品牌放宽加盟条件,余秋放下所有的顾虑,毅然决定加入。
2021年底,汽车养护店正式营业。300多平米的店铺,承载着余秋一家人对幸福生活的期许。
开业不久,余秋的店铺就达到了日均20多台车的业务量,达到他心中的盈亏平衡线。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保养40台车。余秋干劲十足,对未来充满信心。
今年春节前后是最忙的,每天早上七点,店门口就排满了来做保养的车辆,一直排到晚上十二点。外地员工返乡过年,店里仅有余秋和另外一名汽修技师留守。两人挽起袖子,一台接一台地做保养,尽可能地多接单。
好景不长。3月,福州疫情跟着“倒春寒”一起到来。3月中旬至3月底,福州分区封锁。中高风险区的客人,闭门不出。低风险地区的客人,减少出行。店里静悄悄。
“很多客户之前线上预约了保养服务,物料都快递到店里了。我们打电话过去问,客户说来不了,住在中高风险区。”余秋说道。那半个多月里,店里每天的客流量只有个位数,最少时,一天只来了两辆车。
客单量骤减,余秋怀念往日的嘈杂与熙攘。为了增加收入,提高单量,他想了一些办法。
比如,他推出了免费的车辆雾化消毒服务,效果不好。“因为管控的原因,小区出入需要登记,很多客户出不了门,只能等到情况好转了再给车做保养。”
他还让员工利用线上社群来活跃客群,促进转化。余秋团队在多个线上车友群里,转发汽车保养的知识,解答目标客户疑问,期待可以把客人吸引到线下门店。
线上的客人到店后,余秋店铺会提供一些免费服务。在余秋的设想里,客人体验好,形成口碑传播,自然会介绍别的客人过来。
几番折腾,生意起色不大。
“归根结底,因为疫情,人员流动性减少,车辆的使用频率降低,保养需求变少了。”余秋总结道。
和余秋隔着一条马路的地方,因为出现确诊病例,同行的店铺都关闭了。据余秋描述,实力强一点的店,扛得住,就暂时停止营业,一些小店,已经开不下去了,店主打算离开这个行业,正转让店铺。
余秋等小微经营者是经济发展中的毛细血管和中坚力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2022年1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小微经营者生存状况的报告。该机构调研了中国1.5万个小微经营者,包括夫妻店等个体户、以及仅有个位数员工的小公司。
报告指出,2021年第四季度,小微经营者出现营业收入、现金流维持状况以及利润率“三降”情况。其中,46%的小微经营者营收低于2.5万元,勉强糊口。
今年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余秋们”的情况更难了。
2
节流
生意不好做,余秋想到了节省开支,等待复苏。
他先想到的是,削减自己的生活开支。余秋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烧钱的爱好。闲暇时刻,他会带着两个娃去公园里转悠。
“我这个人比较随性,不穿名牌衣服,平时在店里和员工一起吃快餐,花不了啥钱,也省不出啥钱。”
有人跟余秋建议,汽车养护店有10位员工,现在客户不多,可以裁减几位,等熬过艰难时刻,再重新招人。
余秋拒绝了这个提议。店里好几个小兄弟,跟着他多年,同甘共苦,他不忍心裁员。
“公司生意受到疫情影响变差,我不能把这个损失强加到员工身上,让他们分摊,我觉得不合理。你请了人家来帮你做事,不管是碰到什么样的情况,你都必须负责任。”
他还有另一个担心,一旦裁员,人心惶惶,不利于开展业务。余秋跟店里员工承诺,只要店铺还开,工资就会准时发。他认为,这可以形成一种向心力,恢复正常后,能迅速形成战斗力。
门可罗雀,员工心里也不好受,跟老板提了辞职。余秋开始做思想工作,他劝阻道,现在做生意都难,若去一个新的地方,你需要重新熟悉工作环境,还不如待在这边,至少管吃管住,哪怕没活儿干,保底有2000块工资。
客人少了,工资、租金、水电费还得照付不误。这些硬成本加起来,店里一个月至少需要11万。“我们租的是私人老板的商铺,人家不会因为疫情原因,租金打折。”
开源受限,但经营成本却难以控制,这一困境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晓波教授团队发布的一份报告里也有体现,该报告指出,租金、原材料和雇工成本是压在小微商户身上的三座大山,其中租金成本的压力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万般无奈之下,余秋注册了一个滴滴账号,打算去跑单。妻子担心他吃不消,劝阻了下来。
“我爱人不同意,一是,现在营业性场所,很多都没有开门,出去跑滴滴,单量比较少;二是,接触的人多,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我们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子。这个计划暂时搁置下来。”
摆在余秋面前的,只有借钱周转一条路了。
3
周转
余秋怕找人借钱。他开玩笑道:“破坏感情最快的方法就是借钱。”
去年准备开店时,余秋已经找亲戚朋友借了一圈。当时,余秋手里有70多万的积蓄,可开店需要150万的启动资金。
余秋曾考虑过找银行贷款,可利息相对较高,也没有找熟人借钱更灵活。福建本地经商氛围浓厚,民间拆借时而有之。
跟亲戚朋友约定好还钱的时间和利息后,他借到了剩下一半的钱。
余秋本来估算,今年3月,店铺可以盈利,到年底,净利润预计50万元,可以按约定还一部分亲友的钱。谁知,疫情卷土重来,情况急转直下。“债主”知道余秋现在的情况后,愿意宽限时日,但不会再“解囊”了。
现在,要维持店面运转,余秋还需要一笔钱,只能另寻出路。
像余秋这样,遇到资金问题,暂时周转困难的小老板很多。
“在2021年第四季度,小微经营者现金流平均可维持时间为2.7个月,有33.2%可维持不超过1个月。”报告中触目惊心的数字在余秋的困境中得到了最真实的验证。
但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偶然的机会,余秋从一个经营餐饮店的老乡口中得知,度小满正在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小微商户提供为期12个月的免息贷款支持,最高可享受10万元的免息额度。
余秋对比传统渠道后发现,度小满借贷门槛低,更便捷。商户凭借营业执照以及商铺的租赁合同等证明,即可申请贷款。“度小满这次提供的小微贷款有一年免息期,也不需要做抵押。”余秋说,这点打动了他。
3月底,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申请,很快钱就到账了。有了这笔“便宜”钱,余秋得以顺利付清员工工资和店铺租金,度过了眼下的难关。
越来越多的小微经营者,和余秋一样,选择灵活方便的金融产品来解决暂时的资金问题。
上述报告显示,通过线上渠道向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借款、申请银行消费贷或信用卡、亲朋好友借款是小微经营者的三个主要融资渠道。
其中,“通过线上渠道向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借款”的比例逐年升高,2021年四季度,占比达21.4%。
疫情只是暂时的,熬下去就有希望。正如余秋所说:“坚持下去,肯定会有回报,放弃了就都没了。”
4月初,余秋店铺所在的福州仓山区,多地解封解控,店里生意回暖,恢复到之前的一半。
“每天到店保养的车约有10辆。”余秋正在重拾久违的信心。
当汽车养护店重回昔日的忙碌之中,余秋偶尔也会畅想疫情彻底结束后的生活:他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
他还想,在一个微风和煦的日子,歇业半天,带着全体员工一起去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大家吃点东西,聊聊天。提到这些,余秋声音激动,难掩期盼。
(文中余秋为化名)
责任编辑:刘光博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