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奇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热点新闻、商旅生涯、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4-18 08:24:28
“你看,那是一对父子,孩子还没长大,当爹的就来这儿了,他以为好要很久才能见到儿子,结果没过多久孩子也来了……”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的桃花村的守棺人刘朝先,这样对前来参观的人说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小棺材立在一个大棺材上面,上面是儿子,下面是父亲。
这两个棺材,仅仅是棺材洞中上百具棺材中十分不起眼的两个,在这个崎岖的山洞中,一共有567具这样的棺材,或是叠放,或是平铺,安静的停放在这里。
山洞中环境幽静,道路崎岖,这个悬在悬崖峭壁上的棺材洞一共有上千年的历史,刘朝先就是这里的守棺人。
曾有人问他:“能够忍受这样艰苦的生活,在这里守着这些棺材,你的工资能有多少呢?”
每到这个时候,刘朝先就笑着竖起三根手指。
“30000?”
他摇摇头:“300!”
这份工资甚至少到,刘朝先要到山下的工地上打工,才能够维持在这里的生活。
那么这个棺材洞究竟是什么来历呢?刘朝先为什么倒贴钱也要守在这里呢?
守棺人刘朝先
“洞葬”是一些少数民族千年以来的传统,但是随着火葬的兴起,这个习俗几乎已经消失了,平坝棺材洞便是少数几个保存至今的棺材洞。
这个棺材洞有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洞口距离地面20多米,东西长45米,南北宽24米,最高处能够达到21米,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肃宗年间。
从这些密密麻麻的棺材中,我们得以窥见这一千多年的历史,对桃花村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千年前,这里就和现在一样,山高林密,土地崎岖,不知从何时开始,搬来了一些歪梳苗族的刘姓人家。
这些人在这里生息繁衍,逐渐形成了桃花村。
当地村民
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载,因此没有真实的史料能够佐证究竟是什么人最先被葬入这个棺材洞,后人只能从当地人的口口相传中,了解到棺材洞的由来。
据当地的苗族群众说,第一个葬入棺材洞的老祖公名叫“阿涅”。
当时桃花村一带并不像今日这般人丁兴旺,由于周围全部都是原始森林,所以阿涅去世后,后人看到老熊山上有个溶洞,洞内宽敞明亮,他们便将阿涅的棺材抬到了这里。
他们希望老祖公能够保佑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后来再有老人离世,他们就将过世的老人全部抬进了洞中,棺材越堆越多。
洞内的棺材
对于这个洞,苗族也有着自己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条龙经过桃花村,但是这一带山高林密,无法通行,这条龙便凭借自身足以开天辟地的能力,将高耸入云的山向两侧挤压,也就形成了一条山谷。
但是在开天辟地过程中,这条龙耗损精力过多,曾在老熊山上歇息了一段时间,棺材洞就是龙曾经休息的地方。
这个传说为这个洞蒙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不少苗族人认为龙住过的地方就是“真龙大地”,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棺材堆入洞内,长此以往,棺材洞就这样形成了。
棺材洞就处于桃花村附近的老熊山的悬崖峭壁上,洞口长满了树,从外面根本看不到洞口的影子。
只有从老熊山南麓,经过一扇石墙木门,然后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上二十多米,才能看到绿丛掩映下的两个巨大的溶洞口,但是木门的钥匙却不是谁都能拿到的,必须是由德高望重的族人进行保管,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外人根本无法进入洞内。
而村子之所以叫桃花村,是因为这里有着栽种桃树的传统,每逢桃花盛开的时候,便是满山的姹紫嫣红,桃花村因而得名。
刘朝先就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苗族人。
守棺人刘朝先
从他有记忆开始,就知道村子中世世代代都有守棺人,因为早年间总有不少盗墓贼,会偷偷盗取棺材中昂贵的陪葬品,惊扰他们祖先的亡灵,因此他们守着的不仅仅是祖先的遗体、棺材,更是祖先的灵魂。
“守护死,便是对生的另一种延续。”刘朝先经常这样说道。
当上一任守棺人卸任之后,刘朝先便主动接过了这个重担,担任起了守棺人的角色。
尽管每个月只有三百块钱,但是刘朝先始终尽心竭力,只为守护好祖先的棺材。
每天他都会亲自沿着悬崖上的小路,打着手电走到棺材洞中,仔仔细细地检查洞中的情况,然后静坐片刻,再返回山下开始一天的工作。
在他心中,这里是先祖们栖息的地方,所以刘朝先心中没有半分拘谨,有时候山路不好走,他就会顺手扶着这些棺材,就像有人搀扶着他一样。
守棺人刘朝先
跟随着刘朝先的脚步进入墓葬区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颇为壮观的棺材群。
几百具棺材错落有致地叠放在一起,齐刷刷地朝向东方。对此,他们丝毫没有避讳,并且统一将上层的称为“楼上”,下层的称为“楼下”,而东方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是从长江中下游迁徙而来,但是后来找不到家的方向,所以他们认为东方是他们来时的方向,也就是“家”的方向。
但是洞口处却横放着一口棺材,和其他的棺材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刘朝先的介绍下,人们才了解到这个棺材主人的来历。
原来这个人名叫“尤杜早”,在苗语中就是“打老虎者”的意思。
刘朝先说,这是一位打虎英雄,过去这里的生态环境比较好,在村子附近,经常会有一些老虎在这里出没,这些凶猛的老虎不仅在山间活动,偶然还会到村子中偷鸡猎狗,危害村民的安全。
胆大的尤杜早便开始布置陷阱,驱逐老虎。
也正因此,尤杜早成了村民们眼中的勇士,所以在他离世后,后人便将他的棺材横着摆在了洞口,让他继续担当棺材洞的“守门人”。同时也便于让后代能够将尤杜早的棺材和别人区分开,方便村民们永远牢记这位打虎英雄。
守棺人刘朝先
但是时至今日,想要葬入棺材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千年来由于刘氏家族不断地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有了不少分支,所以也就衍生除了一些规矩。
他们规定:必须是刘姓族人在自己家中正常死亡的人,才有资格被进入棺材洞。
凡是非正常死亡,例如溺水、车祸、服毒等原因死亡的,都不能葬入其中,甚至是在医院中医治无效死亡的,也不能入葬。除非是有极高的声望或者是对村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才能够葬入洞中。
棺材洞中根据分支的不同,大致已经分为了四个区域。
第一葬区安放的是桃花村的逝者,第二葬区安放鹅抱蛋村的逝者,第三葬区安放新寨和中寨两个村的逝者,第四葬区安放的是干草冲村民以及其他逝者。
他们将洞葬成为“进城”,将土葬称为“下乡”。
守棺人刘朝先
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他们认为,洞葬是将几百个人聚集在一起,即便在“另一个世界”,也是十分热闹,就像是进城了一样,而土葬则相反。
对于这个说法,村民们也是丝毫不避讳,在村子中有老人即将离世的时候,家中的亲眷就会询问老人的意愿,究竟是想“进城”还是想“下乡”,甚至有些老人在……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身患重型传染病离世的人,他们会将这些人的棺材放在左侧棺材洞深达二十多米的最深处,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杜绝这种病毒的传染。
而除了寄托哀思、安置亡灵之外,这个传承千年的棺材洞还有着巨大的科考价值,光是棺材的形状,按照时间顺序的演变就能分为五种,分别是船形、圆形棺、方形棺、梯形棺和普通棺。
船形棺是年代最久远的棺材,始于先秦,盛行于两汉。
现在的棺材洞中只有三具船形棺,可谓是珍贵至极。
圆形棺
圆形棺的制作方式相对简单,将一棵大树沿着树干分成两半,用刀斧将树干中央劈空,放入尸体后再用篾条将其合起箍紧,就成了圆形棺。
棺材洞的右上方存放的32个小圆形棺格外引人瞩目,当地人称娃娃棺,据说这是在私塾中念书时的学生不幸感染了天花,32个孩子无一幸免,家长只好将孩子葬进了这里,也算是留个念想。
后来经过一番考察,1985年的时候,平坝棺材洞被列为了贵州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6月,在中国文物局的批准下,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的学生对这个棺材洞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和清理,他们按照顺序将洞中的棺材进行了系统的编号,并在洞穴中发现了大量宋代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一件就是鹭纹彩色蜡染褶裙。
资料图
这件精美的堪称工艺品的裙子分为外、中、内三层,这个分上中下三段的裙子上面的刺绣、挑花、填彩等工艺无一不在诉说着这件裙子的主人生前精巧的手艺。
翔鹭、流云和花蕾以及一些精巧的几何图案交相辉映,深蓝、淡黄、白色等颜色在裙子上从上至下有规则的变换,令人叹为观止,即便是现代的工艺,恐怕也难以做出如此精美的裙子。
尽管这几层裙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是丝毫无法掩饰其夺目的光彩。
这套百褶裙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最早的彩色蜡染裙子,象征着宋代高超的手工艺技术,后来这条裙子被收藏入贵州省博物馆,也被认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留在桃花村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面对外来的游客,刘朝先从来没有将他们拒之门外,而是作为一个“导游”,向外人介绍着洞中的情况。
对于近些年来离世的人,刘朝先每一个都记得一清二楚,他能清楚地说出来这些人的名字,记得他们家的方向。
刘朝先
包括他的爷爷、太爷爷全部安葬在这里,后来刘朝先的母亲也被安葬在了这里。
如今刘朝先的年事已高,或许有朝一日,自己也会躺在这里,但是让他最担心的,是守棺人的断代和缺失。
“现在进城已经不流行了,开始流行‘进城打工’了,很多年轻人都已经离开这里,进城打工了。”
刘朝先的眼中一抹惆怅转瞬即逝,他意识到,自己很有可能成为最后一个守棺人。
2012年,这个棺材洞已经被批准为全县唯一一座可以不进行火葬的公墓,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这个地方参观,感受独特的苗族文化。
原本按照规定,即便是同族的人想要进去祭拜先祖,也需要经过刘朝先的同意,但是面对来数众多的游客,刘朝先并没有抵触,而是以“守洞人”的身份,带领外来的游客参观洞内。
洞内的棺材
他会根据游客的喜好来介绍这个棺材洞,一般都是从入葬标准、洞内棺材的年代以及分布等一一进行介绍,然后带着游客参观唐代的船棺以及左上角的蝙蝠洞。
对于这些人的到访,刘朝先一直以能够将本族的文化传承出去而感到自豪。
如今棺材洞虽然已经掺和进了不少新事物、新文化,但是其留下的文化依旧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瑰宝”。
而刘朝先这样的守棺人虽然工资不高,但正是有了这些无私奉献的人,才能将这样一个棺材洞保存至今。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shx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