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奇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
2022-01-30 15:06:02
每个人都属于某种特定的年代,“沉默的世代”、“千禧世代”、“Z世代“、”α世代“,每个时代也都有专属的经济模式、产业结构和产业力量。“网生代”正当年,是新兴时代的不羁创造者与活力消费者,穿越次元,天马行空。产业也正更新迭代,超越边界,用设计创造无限可能。
过去的2021年已见证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四万亿大关,及背后苏州16万家工业企业绽放的非凡力量。苏城的超凡永动,来自一钉一铆,齿轮轴承的联动,源自无数“螺丝钉”工人的不停脚步。设计师,作为工人的一份子,也是“四万亿”背后的不灭灵魂,用那不凡的力量助力产业的蓬勃与高飞,铸就城市的细腻与伟大。似木樨,清可绝尘,浓能远溢。
正在苏州第二工人文化宫举办的“工匠精神赋能苏州制造”主题展览活动聚焦“苏州”与“四万亿”,带领大家穿过时代的重重迷雾,探索推动苏州滚滚向前的传奇齿轮。
(“工匠精神赋能苏州制造“主题展)
“苏工”是推动苏州这座城市和产业的创造性力量。“苏工”这一群体,无论是历史,还是如今,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苏工”以玉器、丝绸等传统工艺出名,因其默默耕耘的匠心精神留名。时光流转,时至今日,产业巨变,更新进化,不仅聚焦于传统工艺,更延伸至信息、服务、时尚、设计产业。万变不离其宗,内核精神始终存在,延绵不绝。
“新苏工”与设计——透过现象看本质
“苏工”是一个历史的名词,“新苏工”加入了“新”字,既表达时代的特征,又包含今天的特别指向。“工匠精神赋能苏州制造“主题展则是通过对个体的聚焦,回忆“苏工”这一群体的精神—勇于创新、奋斗、探索及协同的精神。正因“苏工”精神的存在,铸就苏州这座城市的伟大、细腻与精彩。“新苏工”作为各个产业带的一个“支撑”,实际讲的是推动这座城市和产业的创造性的力量。
为将无形的内核外化,将抽象的精神具象,借助本次“工匠精神赋能苏州制造”主题展览活动板块中的“工匠精神——苏州制造”,让大众透过表象,看到“变”与“不变”的内涵是什么。
(“工匠精神——苏州制造”聚焦新苏工)
同时展览也聚焦设计,将设计师融入“新苏工”这一群体。因为设计是推动产业、创业和城市背后的至关重要的力量。透过设计师的想象链接技术与需求,也是今天塑造苏州这座城市精彩的背后的本质的创意的力量。通过展览的表现形式,寄希望它既具有这座城市的底蕴,又具有当代的时代气息。作为展览的主策展人丁伟认为通过对个体的聚焦,聚焦“苏工”这一群体的勇于创新、奋斗、探索及协同精神。正因“苏工”精神的存在,铸就苏州这座城市的伟大,细腻和精彩。
设计的发展,到主流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过去对设计圈的关注主要是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一些一线城市。苏州随着这几年产业的发展进步,对设计需求递增,设计群体也在不断成长发展。苏州设计群体有几大特色:第一,源于和融入在地文化;第二,创作源于产业背景;第三,因苏州既具有产业基础,又具文化底蕴,孕育出的设计师既前沿又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深度。在“工匠精神赋能苏州制造“主题展上,项目发起人蔡励才希望通过对设计群体的关注,既融入在地文化,又想描述出这个群体设计师的特质,通过展览将其完整呈现出来。
Z世代影响下的设计与产业消费升级
无论是老字号,非遗,还是产业带的一些新锐品牌,如今都面临一些问题。在打造品牌时,不仅仅是考虑创意和设计,对内容和文化的提炼和萃取。更要考虑如何整合各渠道资源,通过写作能力,将好的设计与创意、消费市场、社群流量,甚至是产业链等做有机结合。
过去的产业带大多是前店后厂的批发市场、流通渠道、流通市场的集聚,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企业;而面向未来,伴随疫情及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向互联网靠拢,探索Z世代的喜好,以“国潮”崛起迈入新消费赛道,传统的特色产业集群也需要做转型和升级。通过第三方及平台的介入,让传统制造业,产业带与创意、设计师、内容、IP、互联网、营销等新消费形态进行优质结合,孵化并打造面向未来的国潮及品牌。
(受z世代喜好影响,全新的消费形态和模式需要产业带去认识和应用,“沉浸式”消费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工匠精神赋能,从“苏州制造”这个题材角度来看,有两个核心题材。其一是设计智用,从设计角度,去跟生活的消费品、未来的生活方式做结合,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其二在于从设计产业到产业设计,从关注设计师艺术家到关注产业带、产业链、制造业供应链以及遍布苏州的各个区域的产业集群,这里面包含了苏州制造非常有代表性的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同时也有新锐企业等有成长潜能的企业。从“新消费“角度去关注产业带,关注成长品牌,包括设计智用,从生活、消费角度去考虑,提升产业附加值,找寻未来路径。
(创意、营销、IP都是未来新消费业态所需要的)
项目发起人蔡励才表示从最初接触这个项目和工会共同去打造一个面向苏州制造的主题展以及主题的一系列活动,最早出发点是希望从原有的苏州设计周活动经济、会展经济的模式,变成苏州设计周经济。一方面,我们希望从设计周开始,更多的是关注设计师、艺术家、匠人,从这些题材角度转而关注背后的价值转换——设计智用,即不仅仅是设计师及艺术家的作品,而且要通过设计周的平台力量,发掘更多的在地原生文化形态,及通过创意和设计的力量叠加后,去把整个真正面向未来年轻的消费者,他们能接受且感兴趣的消费形态或者生活方式,无论是产品、服务体验或城市更新、文旅升级,乡村升级。通过设计周的角度和平台去孵化,打造更多变成设计智用的新型的消费形态、消费产品或者服务。另一个方面,能从苏州设计周的活动经济的角度,通过这一次主题展,探索出一条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特别是面向这一时代年轻人新型消费形态的产业经济道路。
(关注设计师、艺术家、匠人,考虑“设计智用”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