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奇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热点新闻、商旅生涯、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12-16 11:47:02
最近有朋友拿来一张卫星图片,指出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印度夜间的灯光看起来比中国更多更亮?
印度看起来更亮些(云是P上去的)
这是一张由美国“索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关系”(SuomiNPP)卫星上搭载的“可见红外成像辐射计套件”(VIIRS)2016年拍摄的地球夜景图像,截取了亚洲一部分。图像清晰显示了中国与印度夜晚灯光亮度以及覆盖的面积。
2017年与这张图片同时发布的另一幅图片曾经引起激烈争论,它是美国宇航局(NASA)制作的全球夜晚平面图,其中灯光对比也是十分强烈。
全球夜景地图(局部)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张图片均下载自NASA官网,我只做了局部截图,没有调色或调节对比度。
从图片可以看出,印度夜晚灯光分布的面积更大更均匀,而中国夜晚除华北局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台湾省西部之外,其它地区光影稀疏。
一个地区晚上亮不亮,往往被用来衡量这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你的经济越发达,发电用电量就越高,晚上点得起灯。反之,经济欠发达、人口稀少、晚上没电那就是黑灯瞎火。另一张卫星图片常常会成为例证:
东北亚夜景卫星图片
上图中显示了东亚局部地区夜间灯光亮度,有一片区域几乎全黑,而黄海、日本海海洋上斑驳的光点则是捕鱼船队为吸引鱼群上钩发射的强光。
为什么印度的夜晚看起来比中国更亮?难道印度经济更发达?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17年中国GDP达13.17万亿美元,印度GDP为2.6万亿美元,是后者的5倍;《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显示,2017年发电量中国是印度的4.3倍。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发电用电量,中国均遥遥领先,这与夜间灯光的亮度不成比例。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国际空间站夜间飞越沿海地区
空间站每天绕地球飞行16圈,宇航员每天能看到16次日出日落,同样也能看到16次地球的夜景。有时候宇航员也会拿起相机拍摄地球城市的灯光图像,2019年9月,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就用单反相机拍下了厦门和泉州美丽的海岸线夜景。
厦门泉州城市夜景照片
但空间站距离地面高度仅400公里,宇航员的视野不够宽,没办法看到更广阔的区域。要想获得更宽广的视野,我们需要飞得更高。
2011年10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象卫星“索米”(SuomiNPP)发射升空,它在距离地面834公里、倾角98.79度的太阳同步轨道上绕地球飞行。索米上搭载的遥感设备(VIIRS)可以拍摄宽度达3060公里的地面可见光与红外线图像,每个像素点的分辨率约750米。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扫测地球
尽管分辨率不高,但对于气象卫星来说够用了,因为VIIRS收集从可见光到近红外线范围内的所有光波,主要用来分析大气、陆地和海洋温度,调查极地冰盖、植被和海洋浮游生物覆盖等信息,还可以用来监测森林火灾等等。有科学家提出可以利用卫星夜间拍摄的灯光图像来分析某一个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变化情况。
“索米”制作的夜景灯光地球
虽然“索米”卫星每天绕地球转14圈,但它依然没办法在一天之内拍到地面所有地区的夜景灯光,因为每个地方月光照射、入夜时间有差异、生活习俗不同、亮灯时间有早有晚,加之云层覆盖会遮挡可见光,因此要想取得全球夜景图片,还是需要将各个地区不同时段的照片P到一起、人工增亮,再通过计算机合成一张全球的图片。
2018年,印度记者SoutikBiswas在BBC上发表了一篇《从外太空可以看出印度的不平等》(InequalityinIndiacanbeseenfromouterspace),文章中引用了NASA的另一幅卫星图片,它是由美国空军国防气象卫星(DMSP)拍摄的,因为它要比VIIRS图像要暗淡许多。
左边是“索米”制作的印度夜景
Biswas在文章中揭示出NASA卫星图片赋予印度人一种幻觉——让他们误以为印度已经很发达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相反,文章尖锐地指出从太空看到的灯光表明印度的不平等程度“处于1992年来最高水平”。
印度经济学家利用美国卫星产生的灯光数据,从印度12个邦640个地区中选了387个,这些地区的人口占了印度总人口的85%。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地方“晚上都很黑,因为几乎没有经济活动”,许多地方没有电灯。
印度农村夜景【法新社图】
相比之下,中国2015年就已经实现了最偏远乡村户户通照明电、2017年村村通动力电,所有人家都有电灯照明。既然中国的发电量是印度的4.3倍,又家家通了电,为什么夜景地图上,中国的亮度还是不如印度呢?
一方面,中国西部和西北部有非常广阔的山区、沙漠和荒漠,这里人口稀少。而东部、东南部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向城市聚集,城镇化率高达63.89%,广阔的农村少人居住,也是灯光稀疏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