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奇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热点新闻、商旅生涯、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9-24 15:39:09
“推动苏州工业园区、嘉兴科技城与周边地区建立产业协作机制”“加快建设姑苏实验室”“推进建设虚拟航站楼”“自由贸易试验区医疗机构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推动综合保税区与长三角区域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中,苏州工业园区相关元素被多次提及。
自今年2月《总体方案》发布以来,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中北向拓展带的重要一环,苏州工业园区积极行动,提出要借助中新合作、自贸区等战略优势,聚焦功能对接、产业协作、要素支撑、联动发展等方面,着力推动一批重大项目、政策措施、功能平台落地实施,将园区建设成为“超一流”的虹桥商务协作区、“超链接”的国际贸易协同区、“超高频”的枢纽网络拓展区以及“超导性”的开放创新承载区,与虹桥商务区联合打造成为北向拓展带两端的核心增长极。
强化功能对接
放大“同城效应”
深度对接“大虹桥”,苏州工业园区优势明显。根据《总体方案》,北向拓展带将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说,当前,园区正积极谋划“面向未来的苏州城市新中心”六大功能,即科创策源功能、开放窗口功能、专业服务功能、时尚消费功能、文化交流功能、城市样本功能,其内核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三大功能有很高的契合度。
——对接“大交通”,苏州工业园区将在铁路空水全面发力。其中,《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及的“虚拟航站楼”最受关注。落地虚拟航站楼,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市场需求巨大。根据苏州市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2021-2023)重点工作计划任务分解表,园区近期将推进既有“机场巴士”等服务点功能升级,远期将结合苏州东站枢纽建设设置虹桥机场“苏州园区虚拟航站楼”。今后,从苏州出发的旅客有望在园区“一站式”提前办理出关、乘机手续,出港便利度大大提升。
在铁路方面,园区正积极谋划增强园区城铁站的功能,高标准规划建设苏州东站,与苏淀沪城际铁路无缝对接,提升辖区的交通枢纽能级。今年3月,园区举办了一次专题研讨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学者以及企业代表为园区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出点子。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雅萍提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园区与上海之间的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建议适当加密园区城铁站至虹桥站的列车班次,这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认可。
——对接“大会展”,苏州工业园区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金鸡湖畔现有18家五星(钻)级酒店,其中14家为国际品牌,被业内评为与上海陆家嘴、香港维多利亚两岸、广州珠江新城齐名的全国四大豪华酒店集聚区之一,拥有能容纳500人及以上的会议场地27间、1000人及以上的会议场地9间,已成功承办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中华医学会系列会议等若干品牌会议。园区还拥有25家各类会展载体,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作为目前苏州最大的展馆,最多时每天有7场活动同时举行。
全年无休的行业展览、高端会议、赛事活动,为园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苏州自贸片区综合协调局服务贸易处处长张业说,园区应利用好这些资源特别是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这一平台,主动承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相关职能,与上海共同打造“大虹桥”国际会展之都的靓丽名片。
——对接“大商务”,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的实施地,是“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中唯一的自贸试验区,在探索制度创新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苏州自贸片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占江苏自贸区总面积一半以上,其功能定位为“一区四高地”,即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
针对《总体方案》中提到的“设立虹桥商务区至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园区提出,要依托现有的苏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服贸通”等资源,探索沪苏网络同城化,为创新发展新型国际贸易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在集聚高能级贸易平台和主体方面,园区也有了初步的推进计划:完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专业服务,打造线上线下国别交易展示中心。
深化产业协作
凝聚更强合力
连日来,苏州工业园区喜讯频传: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双双落地,以园区为核心的苏州纳米新材料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园区为核心先导区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得到科技部复函支持。“一区两中心一集群”获得国家层面批复,是园区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产业快速成长的生动写照。
基于这样的底气和实力,结合《总体方案》中“推动苏州工业园区、嘉兴科技城与周边地区建立产业协作机制”这一要求,苏州工业园区主动担当、自加压力,提出在重点推进建设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的基础上,依托自身强大的科技创新和产业支撑,打造一个“开放创新承载区”。
这相当于,园区不仅要完成已有的考题,还要再答一道“附加题”。园区的“解题”思路是,在生物医药、第三代半导体、纳米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加强与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协作。
以生物医药为例,这是园区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产业发展质态和创新能力都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园区已集聚相关企业超1800家,专业人才总量超4万,去年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对园区来说,此次拿下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既是“荣誉证书”,又是“任务书”,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协作,势在必行。
一批苏州生物医药企业家积极建言献策。“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雄厚,未来可考虑与虹桥商务区对接,合作建设长三角RNA药物公共服务平台等,实现互利共赢。”苏州吉玛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佩琢分析。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玄振玉则建议,园区应发挥会展资源的优势,加强与进博会的互动,力争在园区开辟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专门展区”,既提升辖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力,又能支持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全面布局。
产业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航空航天领域体现得更加明显。《总体方案》提出,要依托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航空服务业及配套产业。在这条产业链上,园区已有一定基础。2020年,园区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超100亿元,相关制造业企业总数超过6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既有通用电气航空、新宇航空、赛峰发动机、普美航空、豪梅特等全球知名航空装备企业区域总部,也有联佳精密、千机智能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形成了外资内资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多次赴中国商飞对接,围绕“如何落实苏州市和中国商飞战略合作协议”“如何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流。在今年4月举办的苏州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大会上,“苏州市航空航天产业优选企业培育库”企业名单发布,苏州市共150家企业入选,园区独占30家。按照规划,园区将制定航空航天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加快建设大飞机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园。
“长三角城市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积极面对和拥抱这两种状态,并在长期的竞合氛围中共同向前。”苏州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坦言,只有在强强联合形成的“高原”之上,才有可能产生更高水平的“高峰”。
优化要素支撑
提升服务能级
5月18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有限责任公司会议中心、苏州自贸片区综合协调局、苏州新时代文体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党建合作、业务合作、宣传展示、招商推介、人员交流五大方面达成一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会议中心与苏州自贸片区综合协调局党建共建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国家会展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时煌军说,这是《总体方案》实施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与长三角非沪地区开展的首次紧密合作,通过这种全面联动,双方必将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在苏州工业园区加快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大潮中,这样的“牵手”正在日益频繁地上演。这表明,当前,园区对接“大虹桥”的步子越来越快,在“规定动作”之外,辖区内各领域各条线的“自选动作”也越来越多。
在司法条线,苏州国际商事法庭作为长三角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际商事法庭,成立半年来已受理各类涉外案件500多件,凭借高效、便捷和国际化的司法服务,成为业内的“金字招牌”。5月17日,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召开涉外民商事纠纷中立评估调解工作暨中立评调员聘任会议,16名在国际贸易、投资、国际争端解决等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员受聘成为中立评调员。法庭的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未来将为“大虹桥”开放创新发展大局贡献更多“司法智慧”。
一些民营企业也行动迅速。日前,由苏州自贸片区与苏州银行联合推出的移动支付工具“Su-Pay”获得批复,专门针对苏州地区日韩短期入境游客这一群体,为其提供境内移动支付通道,满足其在境内快捷、小额的消费需求。此前,因为境外银行卡无法与国内的电子支付平台账号绑定,短期来华旅行的外籍人士不能享受国内移动支付的便利。
“Su-Pay是一次试水。”苏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说。苏州工业园区有外资企业5000余家,这几年,来园区旅游探亲、短期出差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在长三角地区,与园区情况类似的城市还有不少。苏州银行将根据“Su-Pay”的运营情况,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推广这一金融创新举措。
“长三角一体化,归根结底是围绕‘人’的一体化。长三角城市之间群众往来,人才高频流动,呼唤社会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业内专家分析。在这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同样早有行动。去年11月,园区就发布消息,与上海的社保、公积金实现互通,赢得众多往返于上海与园区之间的“双城族”点赞。
这样的“破冰”正在不断发生。比如,在医疗领域,园区提出将探索在独墅湖医院开设“长三角高级专家诊疗中心”,加强高水平医疗供给;在教育领域,将推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建设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国际典范”,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这些也都是《总体方案》的题中之意。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正加快编制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三年行动计划,初步形成重大项目、政策措施、功能平台“三个一批”清单,明确了20多项具体目标,用硬招抓实效,加快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