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奇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热点新闻、商旅生涯、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9-21 02:11:02
最新在线看免费福利影院 https://www.jnrc.cc
21人遇难!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越野比赛事故刺痛人心。唯有全力抵达真相,才能告慰逝者。
当地一名叫朱克铭的牧羊人,因为事发时连救6名参赛选手,感动了许多网友。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采访中的一句话,为还原真相、追究责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漩涡视频的采访中,朱克铭的原话是:
「这种天气是经常出现的」
「经常有这样(严重极端天气)的情况啊」
牧羊人无意之间挑战了当地官方此前对事故的定性:「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
「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给人的感觉是,天气是最大的背锅侠,遇难者只是赶上了不幸小概率事件。
但是如果这样的极端天气如果在当地并不罕见,那么主办方本应该提前做好预案。事发后第一时间强调天气,反而给人急于甩锅的感觉。
朱克铭长期生活在当地,他在采访中没有理由故意说假话,所以这绝对是一条值得重视、需要回应的线索。
另外据财新报道,比赛前一天当地气象部门已发布蓝色大风预警信号,且预计有7级以上阵风,但越野赛仍如期举行。
极端天气不能准确预报,不等于不能提前预警。
财新记者从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下属账号“景泰预警发布”获悉,5月21日22时16分,景泰县气象台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24小时内,该县大部分地方平均风力将达5—6级,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另外,白银市气象台在21日21时50分也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并提到了景泰县。
这场比赛中暴露的组织和应急准备不足,已经被各方指出,比如风衣或冲锋衣未被列入比赛强制装备。
总的来说,主办方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完全没有意识到小概率事件的致命风险。当地在举办这次赛事,或者说没有及时叫停赛事的决策过程中,把安全放在了极其次要的位置。
从最本原的意义上讲,这次事故表明,长期在人工环境中生活的现代人,是多么容易忽略大自然的「残酷无情」。
长期从事野外作业的博主@ChefGian评论说:
无论国内外,这些年总把越野跑宣传成一种“户外运动”,我个人非常不认同这一点……所有的长距离越野跑,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把一群具有强大的单项运动能力但是在野外无比脆弱的人群,聚集起来进行一个单一目的的运动竞赛。去把这个运动竞赛宣传成一种户外运动,具有很强的误导性,会让这项竞技运动的组织者和参赛者包括观看者从主观意识上忽略了“参赛人群在野外低于一般人的脆弱性”这一关键的安全讯息,从而导致各种悲剧的产生。
你擅长跑步,不等于你了解野外的风险。这次事件之后,各项赛事的主办方和参赛者应该更清楚的认识到其中的风险。
随着疫情和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人类个体的脆弱性,与人类技术的有限性,日益凸显。对普通人来讲,我们要重新认识生存这件小事,不妨从严肃对待小概率事件做起。
近日,广东省委书记调研赛格大厦应对处置工作时,提到一个很有启发的概念——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
一件事如果只有1%的概率发生,但是当它发生时会造成不可承受的后果,那么就不要去做它。
绝对避免炸毁,不只是资本市场的生存法则。
对个人来讲,不是说要永远待在温室里,不要出门,毕竟马路上都有车来车往。而是说当你进入陌生的环境,尤其是野外环境,一定要有「生存优先」的意识。
对于有关地方、有关部门来说,要组织大型赛事活动,一定要把参赛者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至于城市宣传、城市形象、影响力这些,只能放在后面。要促使更多地方警醒,只能通过全面的调查与有力的问责。
一位遇害者的女儿昨天在网上发帖:
「组委会什么时候来给我们一个说法呢,至今一面都没有见上,只有一些工作人员在旁边,什么说法都没有?什么时候才能给我们一个说法呢?我家人从三点多在殡仪馆一直忙后事,工作人员在旁边,组委会在哪里?说法在哪里?」
在线等,大家一起。
我们要重新认识生存这件小事,不妨从严肃对待小概率事件做起。
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马拉松赛事到底怎么赚钱?
首先看的是成本。
主要成本包括赛事场租、赛事搭建、推广费用、人工费用。
赛事场租:这块费用很多时候可以忽略,一半主办方承担了,像是景区赛道,巴不得大家都去跑,一般不会收费。
赛事搭建:赛事相关物料如拱门、背景板、A字板、注水旗、服装、奖牌和计时等方面的费用,10万就能搞定。
推广费用:包括赛事转播费用,发布新闻稿件费用,主要是广告商要求线上曝光率,当然有很多媒体也是免费曝光或者冠名支持,成本都能平掉的。
人工费用:安保、医疗、裁判、计时等,剩下的就交给志愿者了,安保和医疗也是政府给支持,当然,为了比赛观赏性,还要请几个非洲兄弟来助阵,这笔钱也要赛事运营方自己出。
其他一些水之类的,基本都是赞助了。
所以,你看一场马拉松的成本其实没有多少。
收益这块就值得看一看了。
一场马拉松赛事的收益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赞助商、政府投入、广告费以及报名费,其中主要来源为赞助商。
赞助商:赞助商是赛事绝对的大头,一般是不止一家赞助商,据透露一场二线城市的马拉松,赞助金额在2000万左右,其他小规模赛事估计少一些,谁能出的起,当然是地产商了。当然也有实物赞助的
政府投入:政府投入一般为几十万到百万元左右,但会提供赛道安保、医疗等工作人员,并且还会给赛事公司一些招商政策方面的支持。
广告收入:拱门、道旗、路灯、背景板、气球等等,能放广告的都算上,还有所谓的联动营销,地铁、大屏,就是成本里的推广费用。
报名费:报名费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我甚至觉得只是为了提升参赛逼格才象征性的收点钱。
大型城市的马拉松赛事由于参与者众多,赞助商资源丰富,赛事公司能取得很好的回报,这还不算衍生带动的消费收入,对于地方来说,不只是打响品牌,也有真金白银入账。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个二线城市的马拉松投入不到2000万,最终收益能到3000多万,这个投产比真的非常好了。
越是一线城市,投产比越高,北马、上马、广马、深马、杭马……你要是去看看数据,估计吓你一跳。
当然,一些小地方的马拉松就没有这么赚了。
另外,小地方的马拉松赛事运营可能更多的是拼政府关系,这里面的水就比较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