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奇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热点新闻、商旅生涯、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9-13 09:14:25
海尔KFR-32GW/15DIB23AU1 https://www.haier.com/air_conditioners/20180905_99593.shtml
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在大学毕业十周年返校聚会的时候,我“震惊”地发现,学生宿舍全都装空调了。
而且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还是在我们毕业后的第三年就装上了。
怎么着?
合着以前那个连几十瓦的锅都“带不动”的2500瓦的电闸,等我们一毕业就破茧成蝶了呗?
说实话,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夏天热得是真睡不着觉。
为了降温,我们后来都是拿个黑色的皮管子接在水龙头上,直接往身上冲凉水。
只要冲的时间足够长,把人都“浇透了”,那就至少可以维持半小时左右的凉爽。
然后趁着这半个小时不觉得热,赶紧睡觉。
所以在看到这一幕时,我和我的同学们发出了下面感慨:
“你看现在的学生多娇气”、“还是咱们八零后抗造啊”。
“以后有钱了给学校捐款时,唯一的要求就是把空调全拆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玩笑话。
毕竟学校在发展,条件在提高,照顾好大学生的生活,也是保障学习的重要因素。
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都给学生宿舍配备了空调。
不过,事情总有特例。
在河南科技大学里,就因为学校不装空调的问题,被学生反手就给骂上了热搜。
河南科大因空调上热搜
也不知道这几年是怎么了,每年的夏天都能热出新高度。
河南也不例外,有时候夏天可能比南方都热。
这不,在河南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就不止一个人中暑,光是嘉园宿舍楼下的救护车,就出现了不是一次两次了。
于是学生们开始喊话学校,说热得睡不着,什么时候装空调。
然而学校的回复是,学校的电力设备尚未达到条件,还不具备给全体学生装空调的条件。
看到这,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又是一个2500瓦的电闸带不动几百瓦电器的梗?
当然了,没有公布具体电力设备数据之前,咱们也不能妄加揣测。
毕竟安全大于一切。
可是留学生宿舍里不仅都装上了空调,还有独立的热水器,这条件就突然又具备了?
对于这一点,河南科大的学生也提出了质疑,可是学校的回应依然是十分“官方”。
留学生的“超国内学生待遇”
如果退一步,按照学校出于安全问题考虑的角度来讲的话,不装空调可能再忍忍也行。
但是他们和留学生宿舍的差异,并不仅仅是体现在有没有空调上的。
比如说留学生宿舍里,是允许自己做饭的,而国内学生宿舍里,“大功率”用电器却是被禁止的,宿管动不动就得到每个宿舍里去检查。
每次收完了违规电器后的那场景,搞得就像是进货刚回来似的。
显然,在用电这方面,留学生宿舍和国内学生宿舍就是两套标准,这是集中资源优先解决“更重要”的问题?
我能理解给留学生更好的条件,毕竟一方面是客,一方面是人情。
退一万步说,他们交的学费也比国内学生要高。
但是这已经不是条件高低差异的问题了,而是“有和没有”的区别。
难道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真的就到了这么捉襟见肘的地步了吗?
恐怕不一定吧。
给学生装空调,到底难不难
装空调需要花钱,这不假。
我也能理解学校的经费有限,一次性大规模地去改造老旧电路、采购新空调压力也确实是不小。
但是分批安装行不行,降低标准安装行不行。
都没有,只有一句轻描淡写的“不具备条件”。
这让人压根就看不到学校改善学生住宿条件的意愿,听上去就跟没日子等了似的。
而且,国内学生宿舍不具备的条件,为什么留学生宿舍可以具备,为什么校领导办公室可以具备。
要是为安全考虑的话,那大伙都别用了其实也不会有人有意见,毕竟热一点也总比拿命玩强。
说到底,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要是哪年如果留学生扩招了,学校再把资源集中到“更重要的事”上的话,那所谓的“不具备条件”,可就真的没法往回圆了。
写在最后
河南科大因为装不装空调的事“出名”,这其实只是一个缩影,留学生过度差异化的现象,也不是个例。
尽管对学生的诉求敷衍以对,也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顶多就是有学生陆续中暑,顶多就是被学生骂得多上几次热搜。
但是鲜明的差异,也会寒了部分学子的心。
希望校方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可以举行一次“不开空调日”,感受一下没有空调的河南,在夏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或许当教职工办公室的空调外机不再轰鸣了之后,也许就会理解学生的诉求,并不一定是因为娇生惯养了吧。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欢迎关注,公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