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持证上岗之辨

2021-09-05 05:11:02

电视大全

  文/王言虎

  据说,浙江家长以后要“持证上岗”了。

  在浙江省教育厅向浙江省人大代表丁杭缨作出的一份答复称,浙江一些地方借鉴杭州市上城区“星级家长执照”做法,基于数字家长学校学习数据,对“父母持证上岗”进行了有效探索,省级层面也在做积极尝试,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自2020年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平台开通以来,已向全省参与数字家长学校学习的家长发放学习电子证书22万份。计划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待时机成熟时在全省推行。

  从这个回复来看,所谓“持证上岗”,其实是学生父母通过在数字教育平台学习,达到一定积分的予以认证并给家长颁发不同等级的“家长执照”。

  “持证上岗”显然只是一个民间叫法,它的字面意思所传达的信息过于严肃,似乎只有拿到“执照”的父母,才能做家长;没有执照的,就没有这个资格了。显然,这不符合常识。必须得承认,一些自媒体甚至专业机构媒体不太负责任的命名与传播,加大了这种误会的流传。

  其实,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本意,颁发“家长执照”,只是为了督促父母多参与知识学习,提升家长素养,更好地与学校一道,促进学生成长。这是一种倡导,而非强制。而且如果要在全省推行,必然还涉及许多复杂细节的设计与安排,绝不是简单的“一推了之”。

  倡导父母参与知识素养学习,确实很有必要。家长教育也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全民族素质和社会进步程度。而现实中,对许多父母而言,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疯狂“鸡娃”,把所有的学习、应试压力甩给孩子,自己虽然也贡献了大量精力、财力,但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实质的教育过程当中,这很难说,是否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一个过程,一起成长。参与相关知识素养的训练与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熟悉教育规律,帮孩子及时矫正学习误区,对一个学习型社会而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以此而言,浙江推行“家长执照”的做法,值得鼓励。

  但是,具体到执行层面,政策怎么推行,家长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跟学生的各项权益是否会挂钩,当地民间反应如何,目前信息披露的并不充分,社会上的疑虑情绪较多,不少人对这项政策存在不同的观察立场,甚至存有某种忧虑。

  这其中,至少有两个问题:其一,政策是否要强制执行?

  需要明确的是,现实“地表”是复杂的,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间有着不小的差异。一个最典型的区别是,或许城里的父母有文化有时间,可以参与网上学习,拿到不错的积分。但是,对农村家长而言呢?尽管现在很少有所谓“文盲”了,但不少农村父母的文化水平依然比较低,可能难以应付这些知识学习;更何况,为了生计奔波的他们,可能连基本的学习时间也没有,如何确保这项政策在农村地区落地?

  同样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许多农村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顾,作为实际照料人,这些老人是否有能力参与学习,也是个问题。绝大多数,可能连智能手机也“玩不转”。如果全面、一刀切推行此项政策的话,必然会造成相对不公平。

  其二,家长靠积分拿执照,会不会在孩子之间造成歧视?

  这个评价系统如果有公开排名的话,不排除榜单结果会传导至孩子,评分低的家长,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压力,反倒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执照”的获得以及公开,其具体形式如何,都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后果,必须科学审慎考量。

  总而言之,家长“持证上岗”也好,颁发“家长执照”也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全面成长与进步。而这涉及诸多复杂的变量与现实因素,需要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决策,让政策善意充分释放,达到最优效果。

  作者系媒体人

(文章来源:贝果财经)

文章来源:贝果财经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布兰奇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热点新闻、商旅生涯、生活百科、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布兰奇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